新闻公告
  
1
好书推荐丨《大言斋收藏笔记》出版
来源: | 作者:中国收藏家协会 | 发布时间: 2021-12-30 | 3688 次浏览 | 分享到:


开创了以笔记形式来记载收藏活动的先河

 

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吴少华的新作《大言斋收藏笔记》近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八个部分,收录了86篇文章。这些文章回忆的时间段大部分都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往事,它们以事忆人、以人传史,为上海市收藏协会以及海派收藏留下了一份回忆录。同时,也开创了以笔记形式来记载收藏活动的先河。

在《大言斋笔记》中,作者深情缅怀了许多为协会发展作出无私奉献的老藏家,回忆了一些与协会工作紧密相关的奇闻趣事,感恩为协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从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海派收藏的风雨历程以及作者的真情实感,读来亲切感人。

中国作家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和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张坚为本书作序。叶辛先生在序中重点提到:收藏不仅是一种喜好,一种兴趣,一种独特的眼光。收藏还是一种情趣、一种品格,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志向。张坚会长认为:这本书既是作者自身难忘的经历,也是上海市收藏协会前行的足迹。把这些事记录下来,向社会展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序一:收藏也是志向

 

 

我的同时代人吴少华,在今天的上海滩,是一个大名人。

说他是大名人,是因为他的名字,和上海的收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在一次文化活动中认识他时,他是上海市收藏协会的会长。一同参会的人告诉我,他不仅仅是会长,管理协会业务,组织协会展览,而且推出一个一个“大王”,钟表收藏“大王”、折扇收藏“大王”、紫砂壶收藏“大王”、红木收藏“大王”、火花收藏“大王”、算盘收藏“大王”、钱币收藏“大王”……这“大王”两字,既不是职称,也不是职务,但是在收藏界,受人尊敬,令人感兴趣,愿意和他交谈、交流。你说一个“筷子大王”,有多少工资?价值多少?是不好评判的,但是走进去参观一下,就会开拓眼界,得到许许多多有关你天天在使用的筷子的知识。

我不搞收藏,但我对收藏感兴趣。为什么呢,是觉得每一件珍贵的藏品里面有故事。

对了,真是故事,令我这个小说家感到浓郁的兴趣。比如说和筷子近似的扇子,一把扇子能值多少钱呢?再名贵的扇子,用金钱去衡量,也是能算出它价值来的。名人题了字,在扇面上绘了画,签下了他的名字,就让人觉得珍贵了。如果这把扇子还有故事,这故事又同历史人物,同某一历史事件有关系,那么这把扇子就成了藏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藏家,一辈子有几件这样的藏品,那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就能引出非同寻常的故事来了。

吴少华推出的这本书,《大言斋收藏笔记》收录的文章,都是一些这样的故事。

这是我笼而统之的说法,讲详细一点。疫情袭来,吴少华宅在家中,回想40多年的收藏经历,从事收藏协会工作,和各界藏家广交朋友,往事历历,一一浮上心头,他以笔记形式,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收藏有关的故事。

饶有兴趣地读完了他以朴实的文字写出的一篇篇笔记,我得到了一个强烈的印象——收藏也是志向。

自古以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玩物丧志。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家长、老师教导,不要沉浸和迷醉于某一样物品。比如很多男孩子喜欢过的蟋蟀盆,进康乐球房打球,收藏火花、邮票、香烟牌子,从早到晚和人对弈下棋……这一类行为往往被斥为“玩物丧志”。为此,学习成绩下降了,考试不及格了。一位同学的父亲,甚至把孩子收藏在天井里的蟋蟀盆砸了个稀巴烂,因为他的成绩单上开了“红灯”。害得这位同学哭了半天。

殊不知收藏不仅是一种喜好,一种兴趣,一种独特的眼光。收藏还是一种情趣、一种品格,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志向。

吴少华文章中写到的折扇收藏家黄国栋,他曾经是海上闻人杜月笙的账房先生,想他一生经手过多少钱财与金银财宝,见过多多少少各界名人雅士,经受过多少跌宕和波折?但他视财富如流水,把一切视作过眼云烟。唯独陪他的,是他一辈子收藏的264把扇子。这一把把看来普普通通的扇子上,留下了无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各族各界人士的题签和大家廖廖数笔的绘画。恐怕在“文革”中抄家的时候,谁都不会对扇子感多大的兴趣。可能也正是因为众人的这种心理,这批扇子得以保留下来,如今展开一把把扇面观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赞叹:这是一批无价之宝。

对黄国栋藏家来讲,收藏扇子,不仅仅是一种爱好和风度,更是他的情趣,他的精神寄托,他的志向。有了这一志向,他的精神有了寄托,心灵得以慰籍。故而风雨人生,云去雾来,他都能坦然应对。这对于一个人,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且不论收藏协会在这看似热热闹闹,国家这里那里总有些类似的地震、洪涝灾害、扶贫救助弱势群体的事儿时,协会经常做些将拍卖所得,捐献捐助一类善举,那就更有意义了。

近期听说收藏协会换届了,比吴少华年轻的张坚接替了他的会长职务,吴少华整理已经在大小报刊发表的文章,又新写了一些和藏品、藏家、藏界有关的趣闻轶事,要出一本书,拿来请我写个序。

我津津有味地畅读之后,欣然写下了这篇小文。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辛)

 

 

 

序二:收藏,坚定文化自信

 

少华兄要出版新书了,书名为《大言斋收藏笔记》。这是他2019年卸任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后的又一本著作。

满载对亲手创建协会艰难岁月的深情厚谊,满怀对协会事业蓬勃向上的深情厚望,满含对协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历程的倾情厚爱,《大言斋收藏笔记》忆尘封的往事,以人抒怀,以情忆事,以事记史;叙过往的旧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终汇集成册,成为我们又一份珍贵的收藏档案。

少华兄作为上海市收藏协会的创始会长,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在回眸中重现,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在流动中定格。这既是他自身难忘的经历,也是上海市收藏协会前行的足迹。把这些事记录下来,向社会展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言斋收藏笔记》86篇佳作做到了。

全书真实地记录了三十多年来上海市收藏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缅怀了许多为协会发展作出无私奉献的老藏家,回忆了一些难忘的奇闻趣事,感恩为协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感情真挚,涉及面广。它浓缩了上海市收藏协会三十多年的历史,读来亲切感人。

少华兄与我相识近四十年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吹响不久,众多人经营创业,投身商海。而少华兄则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辞去公职,全心投入到上海民间收藏的广阔天地,创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我是一个从农场回沪的知识青年,那个年代,  几十万名像我这样的知青,都急切期待和盼望能上调回城市工作,哪怕是最脏最累的活儿都行。而少华兄却率众兄弟辞去国营企业铁饭碗的工作,去从事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民间社团组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略。我只能用初生牛犊、初出茅庐、年轻气盛和血气方刚等词汇来形容当时他们的行为。从创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到更名后的上海市收藏协会,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少华兄在这样的处境中,敏锐处事、睿智处置、淡定处理的工作方法,感受到他对外协调、沟通、互动的能力,感悟到他对内谦和、宽厚、包容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在没有拨款创收,没有运作场地的境况下,硬是凭着满腔热情和牛的韧劲,几经周折,几经磨难,冲破险阻、跨越坎坷,赢得了协会初创的成功,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关爱,也赢得了在沪数以万千民间收藏爱好者的靠拢、围聚和加入。从最初的50位会员,发展壮大到至今拥有七千多位会员的大型社会团体,成为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收藏组织,在收藏界写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崭新历史。

岁月无情,初心无尘。少华兄也从年轻气盛之列,跨入了满头白发的古稀之年。正是少华兄的开拓和进取,才成就了今天上海市收藏协会的光环和辉煌;正是少华兄的执著和坚守,才赢得上海市收藏协会良好的声誉和信誉。

少华兄博学多才,对海派收藏研究颇深,对海派历史如数家珍,是海派收藏精神的守护者,是海派收藏研究的先行者。他悉心探寻海派收藏的历史渊源,全心营造海派收藏的社会价值。作为上海收藏组织的掌门人,他具备了文物鉴赏家、收藏评论家与民俗研究家的条件,三十多年来,他潜心笔耕,在全国各地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专题文章,出版了近二十部专著书籍。本次出版的《大言斋收藏笔记》,有如数家珍的叙述,有娓娓道来的故事,有对逝者的追思缅怀,有对协会的深情眷恋。全书图文并茂,展示的照片实物,充分体现了少华兄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他是创始者,又是奉献者;他是亲历者,又是见证者。上海市收藏协会因他而充满活力,因他而增添光彩。

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派收藏又是海派文化的一大特色。上海市委要求增强上海城市软实力,上海市收藏协会为传承和弘扬海派文化和海派收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盛世收藏。进入新时代,海派收藏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上海市收藏协会在少华兄开创的事业中,也一定会大展宏图,大有可为。《大言斋收藏笔记》的出版发行,为坚定文化自信,为海派收藏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是为序。

 

(作者系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 张坚)

 

 

吴少华先生

别署大言斋主,属牛,共和国同龄人。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学历。1986年6月创建我国第一个省市级法人收藏组织——上海市收藏协会(初名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连任七届会长,至2020年4月,前后计 34 年,创国内之最。现为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长三角收藏协会联盟主席、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评审专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吴少华先生系著名的文物鉴赏家、收藏评论家与民俗研究家,同时在文物保护与非遗保护领域成就卓然。近40 年来倾心研究,笔耕不止,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同时出版了《收藏历史的人》《明清家具鉴赏》《古董钟》《古董表》《千年古灯》《淘宝上海》《海派收藏》《拋砖引玉——吴少华序跋集》《流岁无尘——吴少华寄语集》《不负朝夕——吴少华评论集》等20多部专著。这些著作向我们展现了海派民问收藏一路前行的足迹,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派收藏文化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