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1
为文化自信服务是收藏的基本方向 ——浅谈2020年疫情后的中国收藏
来源: | 作者:彭令 | 发布时间: 2020-04-09 | 7956 次浏览 | 分享到:

笔者想和大家谈谈的,不只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收藏,还有疫情之后数年内的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各行各业均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今年元月后,特别是在近期,全国各地有不少前辈、老师和藏友等师友,通过微信或电话和笔者探讨疫情过后收藏的发展趋势。现在笔者把我们交流时谈及的收藏界有关案例及对疫情后收藏发展的探讨,加以整理,以供各位参考指正。

上部分:“非典”后收藏往事杂谈

2002年末至2003年,“非典”(即SARS事件)一度肆虐,对各行各业造成一定冲击。尽管现在的疫情、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和当年SARS事件大有不同,但“非典”后的收藏事件也值得参考。

1)“非典”后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出现于伦敦佳士得(图1),最终以1400万英镑落槌,加佣金1568.8万英镑成交,在当时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当日英镑兑人民币的收盘价为14.7210)。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成功拍卖,除引起一时轰动外,还表现出极大的升值空间。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核算,按当时的黄金价格,2.3亿元人民币能购买2000公斤(即两吨)黄金。当前(2020年4月),伦敦黄金价每盎司约16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每克约400元。也就是说,按黄金计价,“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现在价格约为8亿元人民币。若按当前黄金价格计算,“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实质上可称为,迄今所知,出自中国名家之手的、出产于中国本土的在国际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藏品。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中国本土的收藏品在国际上成交的最高价,就出现在“非典”疫情后的三年内。

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客观规律,有待事实进一步验证。

2)“非典”后的过云楼藏书

2005年5月15日,在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一(179种),加佣金以人民币2310万元成交,当时约合200公斤黄金。这个价格,现在看来似乎不高。但是,据石岩《过云楼成了神话》(见《南方周末》2012年6月28日)记述:“1992年,过云楼旧藏541种古籍以40万元的价格被南京图书馆收购。这541种书号称过云楼藏书的3/4。”按比例计算,若在1992年,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一,仅值人民币约13.33万元。我们仍将其和黄金比较。根据网上《历年黄金价格表(1975-2003年)》,1992年黄金均价为每盎司343.95美元。按当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每克黄金约人民币67元。因此,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一,在1992年仅能换得黄金1990克,即约2公斤。与1992年南京图书馆收购价比,2005年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一,在当年能换得黄金200公斤,和1992年相比增值100倍,难怪这一拍卖成交价在当年被公私收藏家惊呼为“天价”。

“天价”的神话还在继续。七年后,也即在2012年6月4日晚,曾于2005年在中国嘉德以231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的“过云楼藏书”,以1.88亿元人民币的拍卖价在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落槌(图2),加上佣金合计为2.162亿元人民币。2005年后,黄金价格猛涨,到2012年6月,黄金价格每盎司达到约1634美元,按当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每克黄金约人民币365元,2.162亿元人民币能购买约592公斤黄金。以黄金为标准,中国嘉德于2005年拍卖的“过云楼藏书”在七年内增值3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值还去掉了物价上涨等因素,如果纯按人民币金额计算,则7年增值近10倍,这是任何理财产品都极难达到的。

 


3)牛顿手稿:或许是增值最多倍的名人手稿

相比起来,名人书稿手稿的增值倍数更为瞩目。笔者在本文就举一个例子:牛顿的书稿手稿。

说到牛顿,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世界伟人级的历史人物。美国人麦克·哈特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图3)一书,该书出版于1978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15种语言,公认度高,影响很大。该书评价∶“牛顿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图4)那么,牛顿的手稿(图5)价值几何呢?增值速度如何呢?

据台湾省清华大学经济系赖建诚教授《牛顿手稿的奇异之旅》(2015年12月于腾讯《大家》网上发表)文中信息,我们了解到,在1936年7月13日,苏富比拍卖300多包、合计约500万字的牛顿手稿。当时整批购买的喊价只有9093英镑,约合当今(2015年)的33万英镑。现今(2015年)的行情是,单张(牛顿)手稿就可卖到13万英镑,因此牛顿手稿或许是增值最多倍的名人手稿。

那么从1936年到2015年约80年间,牛顿手稿到底增值了多少倍呢?如按每张手稿约500字计,则1936年时的牛顿手稿约10000张(对应前文所述约500万字)。到了2015年,单张牛顿手稿就可卖到13万英镑,那么在2015年,10000张牛顿手稿的价格就可达13亿英镑。也就是说,按2015年的币值计算,不足100年,牛顿手稿的价格从33万英镑(按2015年汇率算约合人民币318万元)飙升到13亿英镑(按2015年汇率算约合人民币125亿元),增值超3930倍。若按单利算,每年增值约49倍;按复利算,每年的价格涨幅大约相当于前一年的110.90%,且持续80年,这是顶级投资家都不得不佩服的收益率。1936年的黄金价格约为35英镑一盎司,到2015年,黄金价格约为765英镑一盎司。若1936年,这笔钱被用于购买黄金,到2015年不过增值约22倍,还不及按单利计算的牛顿手稿年均增值倍数。

难怪经济学家赖建诚教授认为,牛顿手稿“或许是增值最多倍的名人手稿”。有人可能有疑问:旧书旧纸上,世界历史名人在上面留有手迹,每页价格就高达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人民币,是否很离谱?很疯狂?但事实表明,名人的书稿手稿因其不可多得,且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总将被真正懂得其价值的人抢购。再举一个例子:据法新社(2019年)12月18日报道,“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于1892年撰写《奥林匹克宣言》手稿(图6)14页,(报道当日)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160万元)的价格售出,每页约合人民币440万元。

下部分:关于疫后书稿手稿收藏的几点看法

或许是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必然,“非典”之后,收藏不但没有久陷泥潭,反而发展得更好。更通俗地来说,就是成交价更高,增值更多更快。对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收藏,笔者通过上述收藏往事表达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大趋势是向好的,收藏事业大有可为。更何况,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珍稀的中国收藏品在世界舞台上将更加光彩夺目。接下来,笔者要围绕着书稿手稿类藏品,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全世界是否为书籍书稿手稿疯狂?

近年来,我们屡屡看到,名人书稿手稿在国际市场上,以超出想象的高价拍卖成交。是否可以说,世界都在为名人所手写的旧书稿旧手稿而“疯狂”呢?这种“疯狂”已有多久呢?还将持续多久呢?

美国历史学家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Scott Christianson),在他所著的《文件中的历史》(图7)一书《前言》内有这样的话,应该能为我们解点疑、释点惑:

“在诞生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并经历了无数次复制之后,本书里的许多文件似乎仍拥有一种真实可感的‘灵光’。也许,这份超越了时间仍在闪烁着的人性光辉,就是赋予文件力量的特质之一。对于一些文件,这种力量成为一种工具,国王、教皇、国家或是企业都在使用它。这时,它们就成了统治与监管的‘支撑’。有时,它扮演着政府权力的角色,指挥着具体行动;有时,它代表着宗教或是艺术动人心魄的力量,深刻影响着读者;有时,它传达振奋人心的力量,在恰当的时刻传达着关键的信息;有时,它又以最简单的形式,将发明家诞育的革命性想法表达出来。不论是现在或是未来,文件都展现出某种力量,推动一些事情发生,让世界成为当下的模样。”(见《文件中的历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3页)名人的书稿手稿的力量可见一斑。

必须补充说明的是:笔者不完全认同克里斯蒂安松在该书中列出的“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份文件”,虽然他将中国的《易经》列首位,把《孙子兵法》和《论语》分别列为第四、五位。但是,因为他作为美国人,特别关注美国历史与政治等议题,而对于中国的文件,则有厚古薄今之嫌,有意忽略近现代中国影响世界进程的文献。但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实力的提高,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名人书稿手稿必将成为国际市场“疯狂”追捧的新热点。由于国外的重要名人书稿手稿在过去数十年内已经陆续地被大量拍卖,未来国际市场上,中国近现代的名人书稿手稿将成为延续名人书稿手稿拍卖“狂热”的主角。

2)服务于人类的珍稀品收藏永远大有可为

任何时候,只要收藏有世界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顶级珍品,从长远看,就只会大大增值,而不会有丝毫贬值。因此,对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收藏,笔者另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应该以着重收藏具有世界影响的、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且具有珍稀性的藏品为基本收藏原则。道理很简单,你的藏品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人类历史发展,且是珍稀的,那么你的收藏就是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作贡献。自然地,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也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收藏的客观规律和真理,只能遵循,不可违背。

当然,笔者并非否定2020年疫情后收藏界困难的存在。疫情对收藏界是有实质性的冲击的。比如,造成藏家和买家之间沟通交流的某些困难,造成资金流动性紧张等,这均对收购藏品和藏品价值变现造成一定消极的冲击。

但是,困难是存在的,方法也是存在的,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能真正收藏有世界意义的代表性顶级珍品,就好比有了可靠的高质量的船舶,那我们驶过时代这一海洋时,在面对波涛巨浪就有了坚实的安全的基础。当前的困难,不过如同船舶缺少点燃油,这种困难和应对航行中的波涛巨浪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只要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所以笔者一再强调,要收藏精品珍品孤品。仍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您的“船”(即您的藏品)质量可靠,自然能经历波涛骇浪,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好船也要千方百计“加上好油”,那疫后我们的藏品必然取得好的效益。

但是,如果收藏的是赝品劣品,就好比开着一艘漏洞的船,那则必将埋葬在海里,毫无希望。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经典话语始终应该是2020年疫后收藏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收藏的长期指导思想,我们的收藏必须真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人类真正的强大,从本质上说,首先是文化强大。因此,我们的每项收藏事业,只要真正能为文化自信服务,就一定有办法克服任何困难,取得成功。在收藏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为文化自信服务,小服务,小成功;大服务,大成功。

2020年4月8日于京西拾稿斋初撰毕

 

(特别说明:文中图片,图3与图7为作者本人拍摄,其它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彭令先生系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