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1
文化自信:社团组织大有可为——《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出版
来源: | 作者:cacnet | 发布时间: 2020-12-07 | 669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让文物活起来”既是我们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尚希教授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让各种文化资源活起来、让它们说话。我国是一个文物大国,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文物像一个蕴涵着各种重要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元素的矿藏。只有开掘出来、提炼利用,这些价值才能彰显,文化血脉才能得以延续。”所以,“让文物活起来”,理所当然也包括让民间文物活起来。

   那么,如何让民间文物活起来?如何履行相应的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2019年,中国收藏家协会历时五年编撰完成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12卷本《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下称《大系》),作为社团组织主动承担、深入挖掘民间文物的一次积极尝试而取得的丰硕成果,则很好地诠释了文化建设中的这种责任担当。

   文化自信需要全社会的热情和参与。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2019年12月2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一文,“有三组数据最有说服力:推动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可移动文物实现数字化展示全覆盖,让海量文物不被“锁起来”,而是“展出来”;2018年全国11.3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红色旅游人数超过13亿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可见消费需求巨大;抖音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三天播放量高达1.2亿次,“约会博物馆”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16.5亿人次,“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话题24小时点击量5.9亿次。”这说明文物在服务社会大众、营造文化自信氛围中有着巨大的空间,尽管这多集中在国有文物上。如果能让大量的民间收藏的珍稀文物也逐步“活起来”,那就更不得了。所以如何促进民间收藏文物也活起来,就成了这几年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2014年底,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一批“有心人”垫付费用开展工作,进行了辛勤耕耘。到2019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历时五年编撰、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大系》面世了。这部书的出版,可以说是经过“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民间收藏文物活起来的成功案例。《大系》的出版,高度体现了国家对民间收藏文化的重视,也真实反映出社会大众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

   从《大系》的出版,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文化自信、“让文物活起来”,强大的专家团队兢兢业业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多么的重要。

   2019年10月30日,《中国文物报》发表“艰难前行 终得硕果——《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发行”一文称:“2012年至201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文博系统的可移动文物情况,但流散在民间的文物有多少,目前尚未有人说得清。所以能掌握民间文物收藏情况,哪怕只是一个门类的,也是功莫大焉。几年前,就有这样一批人垫付费用开展工作、艰难联系藏家、上门拍照建档、组织文博专家鉴定藏品、整理图文资料、排版校对,编撰了《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12卷本)。这部书的编撰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多次出现困难,工作一度停止。编撰工程自2015年1月底正式启动,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全面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藏品遴选、图书编撰,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历时近五年终于圆满完成。该书按地域分为12卷,收录藏品3120件(组),是首次系统著录民间收藏古陶瓷精品的一套图书。”

   据负责具体工作的《大系》副总主编、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古陶瓷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王建保介绍,为了组织协调各种资源、鉴定评估各类藏品,他除了北京的工作,还出差20多个省份807天、自驾车12万公里。

   除了总编委集体开会和小组审稿等,还有按照地域组成12分卷的专家学者,这样的工作量根本无法统计。其中,负责《大系》重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卷的陈丽琼老师和负责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卷的禚振西老师,均年逾古稀。试想一个耄耋老人奔波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历时五年,承受了多少艰辛和痛苦?根本无法想象。《大系》港澳台卷的工作,无论是主编人选还是组织藏品,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极度困难。最终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研究员不负众望,克服了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编撰任务,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另外,仅是《大系》总编委收集的电子版资料就有2142G,各分卷以及参与编撰工作的专家学者手上还有多少资料,不得而知。仅仅是积累这些资料,需要多少人力和时间?这可能成为永远的未知数。

   关于《大系》,其中一组数字可见一斑:在编撰工作中,专家团队过目的藏品达到10万件之多,经过初步遴选有1万件入围,再经过层层把关、认真筛选,最终录入《大系》的只有3120件(组、套),每卷260件(组、套)。从10万到3千,其工作量和难度之大,可见一斑!正是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大系》呈献给大家的无疑是真实而精典的藏品。

   不经历风雨就难见彩虹。正是《大系》团队的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历时五年的执着与坚守,才可能在今天让国内外人士看到《大系》的成果。正是充满自信的热情,激励这样一批专家学者和民间的收藏爱好者,虽然饱受艰辛,却持之以恒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文化自信的感召力。

   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家园,不仅需要热情、需要社会参与,还需要社会大众的文化自觉与共识。万事同理,如果没有监督和评判,任何事情都可能跑偏。《大系》出版后,国内外著名学术研究机构、知名学者纷纷发声,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给与了肯定。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孙新民研究员认为“该系列图书的出版,使得我们大致了解了我国民间收藏古代陶瓷的概貌……从年代上说早晚都有,上迄新石器时代红、灰陶器,下至明清时期彩釉瓷器,基本涵盖了陶瓷器的所有品种。从地域上看,尽量选择本地特色产品,突出反映本地区古代陶瓷产业的主要面貌。由此看来,《大系》的出版,实是国有博物馆陶瓷类展览和宣传的一种补充,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陶瓷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

   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发函:“该书收录广泛、内容丰富、编排严谨、图文并茂,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我国民间收藏古陶瓷的状况,对我部门从事古陶瓷研究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名古陶瓷学者、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研究员认为,编撰者所采取的遴选、鉴定和编辑的系列配套办法“在《大系》整个编撰过程中,学术上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中国学主席、著名汉学家胡思德(Roel Sterckx )教授认为《大系》对于剑桥大学汉学系、考古学系以及李约瑟研究所的学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名古陶瓷学者、首位获得英国东方古陶瓷学会“希尔”金奖(Hill golde medal)的华人学者禚振西先生认为: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中国陶瓷史上要留下一笔。

   首都博物馆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著名博物馆学家崔学谙先生认为:该书具有开创性,是填补空白的成果。

   上海著名文化学者钱汉东教授认为:“人类进入了文明的新时期,中华民族正大踏步走向世界文明巅峰,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要完成这一中华文明复兴伟大使命,总是需要一批有志者为其奔走呼号的。《大系》的编纂者,无愧于先贤,造福于后世,值得今人学习弘扬。”

   还有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北京艺术博物馆等教学科研机构以及故宫博物院吕成龙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耿东升研究员、著名作家吴树先生、中央民族大学张海洋教授、北京艺术博物馆杨俊艳研究员、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特聘研究员张然博士、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乔红涛会长等专家学者,以及比利时华侨、著名外销瓷收藏家吴培先生,宋涛先生、沈怡萱先生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大系》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尽管如此,也不能说《大系》是完美无瑕的,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带动了社会各界的鼓与呼,这是社会大众文化自觉的基石和希望。

   《大系》出版后,引起了各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慧眼独具,很快就发现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蒙研究员,发现《大系》“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卷”收录一件定窑白瓷吸管杯,这是继黑石号和长安唐墓绿釉吸管杯资料后,第一次发现的宋代白釉吸管杯资料,十分罕见。

   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荣光教授梳理了《大系》收录的一批外销题材的器物。发现“江苏、安徽卷”收录的康熙年间青花西式墨水台,纹样全为中式,器型皆为定制:有鹅毛笔架、鹅毛笔墨盒、鹅毛笔墨水速干粉盒,加上托盘成为洋人文房中风景的资料。结合国内外学术研究,她认为如果当年没有三上次男教授、小山富士夫教授等学者广泛的海外调查,就不会有“陶瓷之路”、“青花之路”等集大成的成果出现。现在需要我们的本土学者对收藏家花费心力、投入巨资的珍藏,加以重视和开展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中国陶瓷史才会更完整、更全面。

   石家庄铁道大学常樱教授深有体会:她曾写过一篇解读宋金时期“茨菇”纹饰的文章,从“茨菇”谐音“慈姑”的角度,尝试判断了装饰有茨菇纹的陶瓷可能被用于嫁娶妆奁,然囿于当时公开的研究素材,未能指出用于成婚或祈盼生子情境的具体年代。《大系》“河北、山西卷”中一件三彩孩儿枕为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证据。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基于热情和参与,如果不能让各种文化资源活起来、让它们说话,这一切就会成为“清谈”或纸上谈兵。所以,只有让所有的文化资源活起来,才能激发社会大众的热情和参与,才能凝聚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化的社会工程,没有坚持就不会有收获。只有系统性的开展工作,才能够做出实际的效果。《大系》总主编、中国收藏家协会罗伯健会长对这部好评如潮的著作,思路清晰、非常冷静。他认为:民间收藏的文物珍品与馆藏品一样,都承载着历史记忆,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收藏家协会早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就开始筹划逐步将民间收藏的文物也分门别类地做一次摸底。现在大家对民间收藏的文物暂时还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了解,这次我们从陶瓷开始,向公众介绍民间文物收藏,应该说这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为社会做的一件分内事。民间古陶瓷收藏量非常大,因条件所限,很多藏品没能在《大系》上展示出来,这是个遗憾。待日后条件成熟时,将尽可能再出第二部、第三部。

   著名古陶瓷大家耿宝昌先生,听完《大系》编纂过程汇报后,充分肯定了编纂团队的工作,鼓励大家“做事就要这样:要经得起三问、三板斧,就像定海神针一样。”

   这套《大系》首次系统地对民间收藏的古陶瓷进行了摸底,客观反映了民间收藏古陶瓷的整体面貌,填补了民间收藏古陶瓷调查状况的空白,不仅是对民间收藏研究的重大贡献,也是积极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成果。国有文物活起来了,民间收藏的文物活起来了,全社会动员起来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基于热情付诸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培育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自信,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收藏家协会是第一个深度介入民间文物的社团组织,为此付出了艰苦劳动,承担了巨大的专业与经济风险,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社会效益。由此证明,夯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文物活起来”,社团组织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