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了解全国民间革命文物收藏、保护及利用的现状,积极响应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要求,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收藏家协会开展民间革命文物收藏现状调研课题项目。本课题旨在充分发挥民间收藏革命文物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收藏家、收藏爱好者爱党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通过此次调研,将进一步提升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水平,并为后续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与利用策略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为确保课题工作开展得扎实、高效,协会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周密的统筹部署与悉心安排。为提升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组建了多个专项小组,包括领导小组、调研工作小组、专家组、撰写组、统筹组等。自2024年12月底接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以来,围绕课题各项工作,协会多次召开会议及组织相关活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一)
2025年1月6日上午,在北京召开项目动员会。刘铭威理事长、红色文化分会及秘书处成员30余人参加会议。刘理事长介绍了项目的背景、目的及重要意义。他指出,此课题是国家文物局委托给中国收藏家协会的重要任务,协会全体成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完成好这项任务,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成效。
红色文化分会冯刚会长,副会长王光胜、洪荣昌、南春荣等先后积极发言,他们纷纷表示,红色文化分会一定会带头参与项目调研,将动员全国红色文化收藏家、收藏爱好者积极投入到课题工作中,不辜负国家文物局和协会领导的信任,共同为推动民间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此次动员会,达成了深度共识,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后续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
1月12日上午,在北京召开课题启动座谈会。邀请多位文博领域专家莅临,与项目组工作成员20余人一起,就课题工作细节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首先,刘理事长对课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涵盖课题背景与意义、调研内容、时间安排、团队架构等关键方面。他着重强调民间收藏的革命文物和国有革命文物价值同等重要,保护和利用民间收藏的革命文物是一项紧迫且必要的任务。许多革命文物因年代久远、分布广泛,民间收藏者在国家相关机构难以全面顾及的情况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这些收藏者满怀着对党、对革命事业和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不计个人得失,精心守护文物,其精神令人敬佩。
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就如何高效、准确地开展调研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法,为项目组的后续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撰写组组长林振荣:介绍了当前民间革命文物收藏情况,并着重分析调研活动的预设与实施,建议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文献资料搜集、实地走访和网络调查三大渠道入手,关注民间革命文物收藏资源分布、质量、保护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了探讨。希冀通过调研成果,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促进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同时,也能促进民间文物收藏规范有序发展。
协会副秘书长、项目小组成员历勇:强调此调研项目应紧扣民间收藏这一核心特点,调研方向对象要从民间收藏品市场、民办博物馆、收藏家及老一代革命家庭这几个方面开展,在调研中一定要尊重和保护收藏家的意愿和隐私。
协会红色文化分会会长、课题领导小组副组长冯刚:着重对全国部分收藏品市场中革命文物的市场规模、民间博物馆(展览馆)的分布态势,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收藏家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丁敏京:分享了国家博物馆有关课题工作经验,建议此项目中国收藏家协会应联合全国各省市收藏组织共同开展,通过考察、座谈、发放调研问卷等形式,从文物所在地区,文物内容、保护、利用,收藏者及其诉求几个方面展开。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文保部副主任苏杭:现在很多国有博物馆征集存在同质化,为弥补国有博物馆的收藏缺项,建议在调查问卷中增加询问收藏家对所收藏文物的征集意向内容,即藏家是否有捐赠意愿或倾向于市场化流程,为国有单位后续的文物征集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中国国家版本馆征集部副主任戴颖:版本馆开馆两年多来革命文物征集工作非常重视民间捐赠,希望在调研中结合版本馆工作要求开展后续活动。建议调研范围不应只局限于国内革命文物,流失海外的革命文物也应纳入。强调在调研中要征询收藏者有无捐赠意向,以及他们期望国有博物馆对其藏品的入藏或保存方式,利于国有博物馆的后续工作开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林旭:对于本次项目调研所得的数据,军事博物馆希望能够共享使用,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馆藏资源。为确保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和通用性,建议有关调研表格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文物局的通用标准化要求,这样有助于提升数据的规范性和可比性,还能够方便更多单位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引用和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专家组成员苏北:民间革命文物有很大一部分在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家里,这些后代因各种原因对其处置和保存面临困难,建议调研范围应考虑这方面。同时强调本次调研在关注收藏本身外,还应注重如何发挥革命文物的研究与利用情况。
协会名誉会长罗伯健:本次调研项目时间紧,工作量大,任务重,经费有限。鉴于民间藏品数量大,应参考国有博物馆革命文物范围来界定,需对民间收藏的人与物要有大概统计数字。调研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针对性建议,促使民间收藏获得与国有收藏同等对待,让民间收藏的重要性引起各级政府重视。
还有几位专家建议:通过此次调研,中国收藏家协会应设立民间革命文物线索库,通过广泛收集来自民间的文物线索,将民间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资源与国有馆的专业收藏、研究及展示体系紧密联结起来,促进民间与国有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动合作。
(三)
12日下午,项目组一行前往北京潘家园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专家们仔细察看了市场内各类民间革命文物的实物,与红色收藏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勤发问,细聆听,了解文物的来源、历史背景、收藏价值及保护现状。同时,还对潘家园市场内的交易情况进行了调研,包括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就市场管理方培育“红色文化收藏中心”的措施,举办全国红色收藏展览交流会的情况、交易渠道、交易频次等,以掌握民间革命文物在市场中的流通情况。通过调研和分析,为项目的后续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四)
刘理事长高度重视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1月13日下午,专门组织撰写组成员,就课题报告的撰写框架、内容要点及呈现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明确。同时,他鼓励撰写组成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撰写过程中要注重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调研报告顺利完成。通过此次讨论和明确,撰写组成员对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值得一题的是,撰写组成员有的长期深耕文博行业,有的拥有丰富的收藏阅历,他们学识渊博、工作经验丰富,其中更有3位博士,为课题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
1月15日上午,项目组主要工作人员再次集结,围绕如何优化运作流程,高效组织调研队伍、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保调研进度与质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部署,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构建更为坚实的保障。
民间革命文物收藏现状调研项目,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首次承接国家文物局的课题,其意义深远且责任重大。中国收藏家协会将联合全国各有关单位、收藏组织、协会会员和收藏家,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为推动我国革命文物保护和传承事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