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1
“三十载藏珍·莞邑文脉——东莞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特展顺利开幕
来源: | 作者:中国收藏家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09-30 | 38 次浏览 | 分享到:

9月28日上午,三十载藏珍·莞邑文脉——东莞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特展在东莞可园博物馆顺利开幕。

图片
本次展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广东省收藏家协会指导,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东莞市可园博物馆联合主办,东莞市收藏家协会承办。共展出100余件会员珍藏,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全面展现了东莞民间收藏的丰厚底蕴与文化传承。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8日
图片

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长刘铭威,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东莞市可园博物馆馆长赵长庆,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邓淦辉等嘉宾与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区域艺术品收藏合作机制负责人,市文联属下协会主席、会长、镇文联代表与收藏界人士及市民观众1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三十年积淀:从私人雅好到城市文化名片

开幕仪式在可园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邓淦辉在致辞中回顾了协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始终以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收藏文化'为己任,见证了东莞从制造业名城向文化强市的华丽转身,也亲历了民间收藏从'小众爱好'到'大众文化'的跨越发展。

图片

他还讲到,此次展览意义非凡,乃是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的关键成果呈现。展览精心甄选了100余件会员藏品,品类丰富多元,横跨书画、陶瓷、杂项等诸多领域。藏品中,清早期书法名家梁涛、陈恭尹的书法佳作熠熠生辉;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居廉的花鸟画灵动鲜活,还有近代邓尔雅、邓白等的书画真迹;宋代定窑白瓷尽显雅致,明清官窑瓷器则透着雍容华贵。这些藏品,凝聚着会员半生心血,更是东莞城市文化记忆的鲜活见证。

珍品荟萃: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东莞自唐代起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商贸繁荣不仅积累了物质财富,更催生了民间收藏传统,其文化历史与收藏活动紧密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脉-物证”传承体系。

图片
图片
本次展览展品时间跨度大、门类丰富、精品频现,构成了一个跨越千年的文化长廊。晋代越窑点褐彩鸡首盘口执壶造型沉稳灵动,生动传神是晋代鸡首壶的典型代表,既满足实用需求,又以鸡首的“生动感”增添艺术意趣;宋代建窑青釉釉面肥厚,泛黄带纹片,是宋代少见的青釉器代表;磁州窑白地黑彩龙凤罐则以流畅粗犷的线条展现北方民窑的质朴之美。
图片
图片

亮点包括新石器时期的串玉珠,由扁圆形玉珠穿系而成,展现了先民的制玉工艺与审美观念;明代铜错银蝉纹戟耳觚,器形纹饰华丽线条优美,体现了花觚从酒器到陈设器的功能演变。

新起点:收藏文化赋能莞邑文脉传承

东莞作为岭南文化重镇,收藏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幕式上,各位嘉宾在致辞中对东莞收藏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

图片
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长刘铭威指出: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三十年来积极引导会员广泛征集、精心保护了大量珍贵藏品,不仅丰富了民间收藏的宝库,更为延续中华文脉、保存历史记忆提供了重要支撑。协会还高度重视收藏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挖掘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

刘铭威表示,“三十载藏珍.莞邑文脉”三十周年藏品展,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更增强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东莞文化名城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

图片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从市藏协成立之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成为凝聚全市收藏家力量、推动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这三十年,是市藏协与东莞文化同频共振的三十年。这些藏品,串联起东莞从岭南古郡到制造业名城的变迁,也记录着市藏协与城市文化共生共荣的历程。希望协会以三十年为新起点,推动收藏文化与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深度融合,让收藏成为激发新时代东莞文化创造力的引擎。

图片

开幕式结束后,观众们步入展厅参观,或驻足细观,或低声交流,或在展品前拍照留念。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珍品静静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东莞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文化故事。在参观过程中,不少观众表示,通过这次展览,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东莞的民间收藏文化,也感受到了收藏文化对于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作用。

介绍,东莞藏未来将重点推进文化传承、人才培育和品牌赋能三大工作,包括2026年举办清代岭南翰林名贤艺术探索展开展每月一期的收藏与鉴赏主题活动,让东莞收藏文化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

这个金秋,不妨走进可园博物馆,感受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领略东莞收藏三十载的丰硕成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