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组织
1
1
北京
天津
河北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权力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一方面要管住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另一方面要管住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注意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对那些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澄清,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2018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委(党组)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要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做实专责监督,搭建监督平台,织密监督网络,协助党委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勇于亮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要坚持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要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
  ——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完善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党内监督体系。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切实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实现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要坚持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要突出监督重点,着力抓好政治监督、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三重一大”事项监督以及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切实让特权现象和腐败问题无所遁形。
  ——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强化党内监督。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体制机制存在漏洞,必须坚持以改革思路推进工作,加强制度创新。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对下级纪委不向上级纪委报告问题线索和案件查处情况的,必须严肃问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
  ——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党委要主动抓、主动管,纪委要把专责监督履行好,聚焦主责、干好主业,各责任主体都要知责、担责、履责。要优化责任落实考评机制,对失职失责精准科学问责。
  ——2025年1月6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要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

  ——2025年2月8日,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来 源:党建网微平台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
山西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安徽
浙江
江苏
江西
山东
福建
湖南
湖北
河南
海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重庆
四川
云南
西藏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澳门
新疆
香港
台湾